近期,我院黄楚森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based small-molecule sensors and imaging agents”刊发于英国皇家化学会综述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学会评论》(影响因子42.846),并被选为当期的正封面文章。
该综述总结分析了目前关于FRET原理设计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能量多种供体-受体组合以及基于此的探针用于对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微环境以及双/多分析物的检测与成像。尤其是对于利用FRET原理设计双/多分析物同时检测这一方向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可能的基于FRET技术原理的前沿研究和潜在应用做了分析和展望。为以后基于此原理发展复杂环境中的智能识别和信号输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该综述对于从事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光化学和超分子识别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荧光探针已应用于包括生物、药物和药理学在内的诸多领域,也是许多化学和生物学家的一个研究主题。基于荧光探针的检测方法展示出许多优势,例如:简单、低成本、高选择性、易适应于自动分析、能用于时空分辨成像以及提供多信号输出模式。
Förster 共振能量转移(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是根据理论物理学家Theodor Förster命名,其在1948年提出了关于从能量供体到受体的电子激发转移效率的方程式。FRET是通过供体-受体之间长程偶极-偶极作用的一种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在光激发下,电子激发态的供体能量能被转移到基态的受体。当供体和受体都是荧光团时,FRET经常被称作“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黄楚森教授向我们介绍,项目思路起源于其与英国巴斯大学Tony James教授的国际合作研究过程,由我院培养的硕士毕业研究生吴庐陵同学恰于James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讨论相关课题时,大家谈到目前FRET综述的文献已难跟上最新进展,有必要对近几年国际上相关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为此,在James教授指导下,基于课题组在FRET探针方面的良好前期研究积累,与华东理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合作共同撰写完成了该综述。考虑到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领域近几年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基数很大,综述仅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为具体实例进行设计原理和应用的阐述。
该综述的第一作者为吴庐陵,论文在成稿过程中得到洪堡基金会、国家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学院贾能勤教授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CS/C9CS00318E#!divAbstract